焦点滚动:小镇汽修“心经”:人情社会中如何干汽修
低线城市、下沉市场、新蓝海……这些个近几年开始高频“冒头”的词汇,俨然成为无数传统行业和新兴互联网公司PPT中“流着奶和蜜”的应许之地。
(资料图片)
从拼多多到蜜雪冰城,从OPPO、VIVO蓝绿两大厂农村包围城市的崛起之路,无不在侧面印证着“得下沉者得天下”的朴素真理。
对于汽修行业来说又何尝不是呢?一、二线城市竞争日趋饱和,传统4S体系之外,“猫虎狗”三家大型连锁门店星罗棋布,将汽修市场填的满满当当——这很难不让有想法的汽修老板和创业者决定“不卷了”,将眼光投射到广袤的县、乡级市场中。
于是,问题来了。
熟人社会、价格敏感、规范缺失——在下沉市场看似唾手可得的增量面前,所有的汽修老板都有这三座大山横梗在前,需要迈过。
小镇、小店、小老板:一家四线城市汽修门店提供的行业样本
26岁的孙驰(化名),2022年7月份在老家伊春开了一家修车店。老婆自怀胎后赋闲在家,干脆也跑来店内照应生意,成为一家妥妥的夫妻店。
尽管还是95后,孙驰的汽修从业经历并不浅——17岁从学校毕业后,去了省城哈尔滨一家大众4S店做维修,再到出来自己单干,至今已接近10年。
孙驰说,自己在4S店时就下定决心,有朝一日要在老家开一家自己的修理厂,自己做老板!现在终于如愿了,却又发现和自己预想的很不一样。
他说,开店至今九个月的营收都不稳定,距离心中的预期还是有很大的差距。
而出现差距的背后,他认为有新店的引流问题,有当地车主的消费习惯,还有下沉市场的特殊性。
孙驰开的是一家综合修理厂,主营维保、钣喷业务。门店在县城主干道附近,不是核心商圈的街边店,但是位置也不算偏,面积有500多平方米,每月租金1万元。
在四线城市干修理厂,孙驰的情况足以代表一部分门店现状:一万的房租,不到两万的用工成本,同样还有不高的月产值。
在普遍的认知里,成本低似乎是下沉市场中开店的核心优势:门槛低,投点钱、拉两三个人就能干起一家店。
但就算是小城里,抱着同样想法来做这一行的人也大有人在。市场竞争程度远比想象的激烈。
据孙驰的观察,一年下来,当地新开店很多,倒闭的也不少。除了一些有稳定客源的大店比较稳定之外,新开的小店关门情况最多。而大修理厂减房租减人员的现象很普遍,一年下来,技师从一家出来转眼就去了另一家。
“同行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,都熟。”孙驰说。
此外,管理制度缺失,以及流程规范不完善也是比较明显的问题——出于对外人的天然不信任和认知局限性,当地综合维修厂的老板更加愿意相信所谓的自己人,无非就是自己的亲戚朋友,或亲戚朋友介绍的人。
如此一来,门店成了用人情关系建立的关系网,大家都靠口头约定来彼此约束,大家长时间就养成了一种习惯,缺失了统一行为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。
感情无价,人情有“价”
在小地方,出门办事都是人情。特别是在县城,汽车保养这种事情去省城、去太难,有人认识、开在家门口的修理厂无疑是维保的理想去处。
孙驰给出了一些门店数据和观点,证实了“人情”在门店经营上发挥的重要作用。
门店还在蓄客期的时候,第一批客户主要来自自己身边熟人推荐,占比高达80%;其次是当地保险公司推过来的修车流量。其他生客、甚至过路客的进店量占比极低,基本忽略不计。
“80%通过熟人推荐来的客户,只要进了我这个门,就不会比来比去。看在朋友介绍的面子上,店里推荐做啥就做啥。比如机油、轮胎,主动提出要用一线品牌美嘉壳的用户十个人里顶多只有一个。”孙驰说。
当然,孙驰也也坦言,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小地方挂着一线大品牌名牌的假货太多,自己又难以分辨。而找熟人介绍的有实体店至少“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”,将来就算是有纠纷也能找得到人,更具安全感。
此外,一线品牌的机油价格较为透明,利润空间有限——作为老板,卖这个不挣钱,作为用户,养车这个事情上花费太多,他们也接受不了。
而说到了价格,就成为了是衡量一切人情、关系的重要标准。
孙驰说:“同样的产品,你比同行贵个几十块,一般客户还是会选择你;一旦价格相差一百多块,客户也不傻,转头就去其他店,甚至还给你扣上杀熟的帽子。口碑一旦坏,影响的就是你后面的客流。”
就此,孙驰开始更新了自己的一些营销策略。
“拼团”是最直接的营销手段。在孙驰店里,两人即可拼团做保养——两名车主到店里可以享受总价400元的保养服务(包工包料)。这不仅增进了车主之间的连带关系和情感,也帮门店拉来了新的客流。
下沉市场的汽修生意:一门需要积淀的长久生意
下沉市场中的用户消费习惯与大城市有何不同?孙驰觉得,在工时费的收取与否这件事上尤为明显,是一门很大的“学问”。
孙驰说,当地车主完全不能接受汽修店收取技师工时费这件事。大家潜意识里都认为,门店老板把所有的利润都放在了产品里面,而“我在你这里买了东西,你不就应该免费给我安装吗?”——这种传统观念不是你一家店可以洗刷的。
但是,因为品牌4S店建店成本高,客户群体相对不集中等问题客观存在,所以即使有品牌4S店选择在县城建店,也会面临经营不善的风险,渐渐4S店就会集中在地市级城市中,退出县城区域。而这,就为县城里的汽修店提供了较大的生存空间。
此外,尽管地方还是小地方,但是当地的经济大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。
尽管房价不高,但生活消费每年都在增加。用户在养车这件事上,永远都是理性的,性价比、够用就好永远是第一位的事情。孙驰表示,除了保养刚需品的机油、机滤,哪怕是空调滤、空气滤这样的养护项目基本都是卖不动的。
在孙驰看来,下沉市场并没有想象中好做,所谓的市场大,并不是需求大,而是同行没有这么多,市场份额也固定一些,目标客群就集中在一起,而能不能把他们吸引来就是你的本事了。
孙驰的汽修店,是全国62万家修理厂中的一家,他的观点尽管能代表整个下沉市场的现状,但是也足以给到产业链上下游一些启发。
“练好内功,保证服务质量和维修质量,才是门店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,不管是一二线城市的维修厂,还是小县城的维修厂,都需要如此。”孙驰说,很多老板把门店营收不佳的问题都归集到一点,就是我需要更多的客户,我需要引流,需要更大的流量。殊不知,流量思维在互联网泛滥的时代是占据主导地位的,但汽车后市场更加关注的是服务,即使有大量的导流到店,但门店无法消化,最终反而会成为负担。
孙驰觉得,在创业干汽修店这件事上,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但是服务好每一个客户这件事是绝对没有错的,也是目前最应该坚守的一件事。
特别声明: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,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。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。(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@donews.com)
标签: